[乃聞] 已成經典 無法複製
已成經典 無法複製——滾石唱片公司?
http://ent.mop.com/music/3085983.shtml
2009年,金曲獎評審將特別特別獎版給了滾石大佬段鐘潭,以表彰其所帶領的滾石唱
片公司在華語流行音樂史上的卓越貢獻。滾石,這個在華語世界名字響過同名雜誌、同名
樂隊的唱片公司,是在當年海外唱片湧入臺灣之後,唯一能夠與其分庭抗禮的本土唱片公
司。
翻開滾石唱片的風光史,那些耀眼的星光,足以“刺傷”你的雙眼。當時滾石,已經不
能用幾王幾后來形容,滿屋子的巨星,根本分比不出誰是一哥誰是一姐,所以滾石很少拍
年曆,因為段老闆都不知道該如何擺放這些天王天后。
滾石的段當家很有頭腦,80年代末情歌風行,滾石力推周華健、萬芳、趙傳、張信哲
這樣的苦情歌手上位,痛苦與心碎成了當時最時髦的字眼。滿大街放的都是讓人一把鼻涕
,一把眼淚的歌,小女生最愛的也是男生邊表白邊唱《讓我歡喜讓我憂》,可以說這股苦
情風潮在滾石的推波助瀾下發揮到了極至,也讓滾石唱片上下都賺個腰包滿滿。這也正印
證了同行業者對於滾石的挖苦:滾石的員工是一邊流淚一邊數錢。
1993滾石在香港成立分公司,當時港星炙手可熱,滾石過海發威,一口氣就簽下了梁家
輝、張國榮、beyond等一線港星,並成功將其推廣到整個華人區。當時港星的唱片銷量驚
人,隨便發一張碟都能在臺灣賣個幾十萬張,如此盛況,也讓滾石大賺一筆。滾石的版圖
也同樣擴展到內地,不過不同於港臺的流行造星工廠,滾石進入內地著力在開始挖掘地下
音樂人,滾石創建者之一的張培仁自稱是走遍了北京所有胡同,力求將北京的搖滾青年一
網打盡,雖然野心大了點,但功夫不負有心人,張培仁打造出的魔岩三傑,不僅紅遍北京
的大小胡同,更是一鼓作氣,登上了紅勘體育館,將內地搖滾樂推向了最高峰,而這個峰
至今也沒有再長高。
進入90年代末期,滾石又做了一個創舉,將韓國音樂引入到華語區。不僅讓旗下歌手批
量翻唱韓國歌,更成功將H.O.T和S.E.S打入中國市場,名正言順的當上了韓流的始作俑者
。這種雞血式的行銷方式,也讓滾石順利捧紅了杜德偉、蘇慧倫、徐懷鈺這樣的青春偶像
,不過同時也埋下了失敗的種子:畢竟這些只有節奏沒有營養的音樂作品囂張不了幾年,
而相反像陳綺貞、楊乃文、張震嶽這樣的創作巨匠卻並沒有得到滾石的重視,音樂上的失
衡,也註定了滾石王朝的衰落。
進入21世紀,滾石歌手猶如下公車般的搶著出走:莫文蔚轉投SONY,黃品源、任賢齊
聯手去百代”EMI”,劉若英轉投維京,龐大的滾石王朝瞬間倒塌。05年滾石發行了光良
的專輯《童話》,一張被雪藏多年的專輯,上市後卻引起了瘋搶,面對此等無奈局面,光
良只能說:離開滾石是最好的選擇。06年滾石前執行長陳勇志拉攏五月天和梁靜茹這兩張
大牌成立相信音樂,至此,滾石這個承載了無數光榮與榮耀的造星工廠,正式告別了它的
霸主地位。
念初一那一年,班級裏的同學幾乎人手一盤《愛像太平洋》,每次課前合唱曲基本上
都是小齊專輯裏的歌,《對面的女孩看過來》、《傷心太平洋》、《任逍遙》、《我是一
隻魚》……。
那是一個流行可以普及甚至顛覆的年代,一張專輯對於一群人的影響,已經被歸類為
時代符號,而這種景象在資訊化氾濫的今天一去不復返。對於滾石的記憶,只能是70、80
後的集體懷舊。
如果可以,就讓時間定格在1999年。
http://ent.mop.com/music/3085983.shtml (文/李小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5.135.123
推
12/09 10:09, , 1F
12/09 10:09, 1F
推
12/21 17:14, , 2F
12/21 17:14, 2F
→
12/21 17:16, , 3F
12/21 17:16, 3F
→
12/21 17:16, , 4F
12/21 17:16, 4F
Faith 近期熱門文章
PTT偶像團體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