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職人專訪:黃建為專訪(一)

看板Europa (黃建為)作者 (哈士奇)時間3年前 (2021/05/08 19:3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原文出處 https://shopping.harvestmusician.com/blog/article20200623-1 黃建為專訪(一):金曲獎《最佳新人獎》到《最佳單曲製作人獎》的距離有多遠? 黃建為老師入行時憑藉個人首張創作專輯《Over The Way》獲得第18屆金曲獎《最佳新人 獎》的肯定,近幾年在幕後工作也有非常亮眼的表現,不僅參與了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 包含徐佳瑩「尋人啟事」、楊乃文「離心力」等歌曲的作曲與音樂製作也獲得金曲獎《最 佳作曲人獎》肯定、入圍《最佳單曲製作人獎》、《最佳年度歌曲獎》等多項大獎。 讓我們透過深度的專訪與剖析,一起來了解「金曲音樂人」逐步積累的過程,也給正在音 樂路上努力的你一些方向。 Q1:想請教老師從幕前的「創作歌手」到幕後的「詞曲作者」甚至「音樂製作人」,在角 色轉換的工作狀態及心態上有沒有不一樣的調整? 肯定是有的,第一個是「接觸到的人」不一樣。當「歌手」時,接觸到最多的是觀眾、樂 手、活動方,或是企劃、宣傳、甚至訪問你的工作人員,從中會累積到很多互動、訪談、 表演的技巧,也會對服裝、表演有很多觀察。「幕後」工作接觸到的比較多是詞曲作者、 錄音師、混音師、製作人、歌手等,跟歌手一起工作的狀態則比較像是擔任「網球教練」 的角色,在自己累積多年的選手、大賽生涯轉為教練後,會比較懂得在比賽過程中每個階 段可能會需要的協助、甚至是心理狀態,很多時候做音樂的過程得去「感覺」、得去替別 人「設想」,如果自己有實際做過的話,做幕後會比較容易去設身處地。 第二個最大的不同則是「成本」。當「歌手」最重要的是維持自己的獨特性跟人氣,實際 上金錢花費並不多,主要是得想辦法在自己身上創造價值。做「幕後人員」要付出的東西 完全不同,你得花很多時間去研究麥克風、研究軟體、研究詞曲作品,也因此你可能就得 要買麥克風、弄錄音室、買各種軟體、花很多時間去操作跟練習。 我覺得做「幕後」的成本比較高,成本其實就是所有你買的軟硬體跟你對樂器、對軟體、 對混音操作反覆練習的時間,但生涯曲線也相對能不斷累進;而當歌手的成本跟消耗的是 觀眾跟你之間的人氣、默契,如果你很有人氣,那你可以慢慢地去醞釀、慢慢做你想要做 的事,但如果沒有人氣,其實就等於沒有子彈去打仗。其實也沒有人規定出唱片就不能做 幕後製作、做幕後製作就不能出唱片,差別在「做音樂」最重要還是要能夠「維持生計」 。 Q2:從「創作歌手」到「音樂製作人」角色轉換遇到的最大挑戰是? 我覺得轉換上最大的挑戰是「時間」。當歌手時要花很多時間去培養整個人的狀態,因為 表演在舞台上是一種「熟練度」,一場演出裡,唱歌跟談話的時間有可能各佔一半,而身 體律動、舞台動作這些沒有在唱歌的時間也佔了表演的一大半,而這些部分完全要倚靠日 常生活中的狀態培養、運動、練習舞台動作、彈琴時的表情等等,其實是非常花時間的, 期間也要不斷突破自己的底線。 另一個是「功能性」,做幕後重點是幫別人解決他的需求,例如在做徐佳瑩的電視劇歌曲 配唱工作時,要幫她解決的是如何兼顧到劇本、歌手聲線、當代觀眾的喜好、導演的需求 等,需要動作很明快、頭腦很清晰、運用很好的技術解決,兩個角色完全是不一樣的。我 們也可以這麼說,歌手的生活是極慢的,有點像是一個和尚在修行、身心靈狀態的鍛鍊, 也有點像是運動員;但製作人需要有快速解決所有問題的能力,比較像是在郵局或便利商 店裡面工作的員工,一個問題來了解決一個問題、客人要寄包裹就幫他寄包裹,而這兩個 其實是截然不同的「生活節奏」,這部分的轉換才是最困難的。 Q3:在「共創」時代不僅常見歌手間互相 Featuring,甚至連作曲團隊、製作團隊都有 多人共同參與,例如在楊乃文「離心力」這首獲得多項金曲獎肯定歌曲當中,亦是由黃建 為老師及陳君豪老師共同擔綱製作人的角色,想請教老師在分工甚至是判斷的過程中,如 何分配以及取得共識?是否有因為品味分歧而產生困擾?如果有的話又是如何克服? 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面向來看: 第一個是「安全感」,這跟人當下的狀態有關,如果說當時的經濟有狀況,你可能會很沒 安全感,在跟別人合作的過程中就會想主導很多事情;但如果整個人很放鬆、很回到音樂 ,只是想好好的去完成一首歌、享受這個過程,這種情況就會比較有安全感。 第二個是一定要有人扮演比較積極主動的角色、有人要扮演後勤補給的角色。很簡單的道 理,兩個人絕對不可能在同一個時間、同一秒鐘一起講話,那這樣誰要聽誰的?所以一定 要有先後,而先後順序是會輪流扮演的,例如說以楊乃文「離心力」這首歌曲的共同製作 為例,整首歌由我先提出一開始要做什麼事情、要得到什麼方向、最後要完成的音樂感覺 是什麼,但我提出來的過程中我自己也會有好幾個選項猶豫著,這時我會跟另一名製作人 陳君豪討論,問他哪一個選項最打動他(君豪給我的回應就是你們最後聽到的這個版本, 我很喜歡這種很即興的情況下、很溫柔地去表達情感的這種感覺),在他選擇的那個時間 點我反而是被動的角色。 在這首歌中我們兩人的分工其實也很簡單,在發想、創作還有歌手配唱的部分是由我來完 成,但在所有樂器的部分是由君豪來完成,然後在配唱完、樂器都錄完了的剪接是我們一 起完成,有點類似我們是各自去不同地方採花回來的蜜蜂,最後兩個人把所有花蜜攤開來 決定哪些部分要留下來,一起放到一個作品裡。因為君豪是一個經常跟別人合作的人,所 以他很清楚每一個人需要的空間有多少,他也熟知音樂人到哪邊會有很莽撞地、興奮地想 要嘗試的那種狀態,因此在合作裡我就有比較多的自由度去嘗試不同的東西,再由他把這 些嘗試過的東西做歸納,但也並非每次角色都是一模一樣。 第三個是兩人要有所差異、能夠互補,如果兩個人的互動都是屬於被動的一方,沒有人有 勇氣踏出第一步、或者先做出一個版本,這首歌可能也永遠無法完成。在合作的過程中, 如果發現有一個夥伴跟你的節奏很不一樣,他就是比你快、或是比你慢,而且在兩人相異 度非常大時還是能聊得來、感情也很好,那就是最好的狀況,運用你們的差異才比較能做 出有「立體感」的作品。如果你們兩人非常相似、喜歡的音樂一樣、做事情的方式也一樣 ,甚至兩個人都會去等對方開口、或是兩個人都搶著要說話,基本上這種情況的合作會比 較辛苦一點,你不妨試著調整一下自己的節奏,實際上做一首歌也不用想說非得要是一首 曠世鉅作,如果可以在過程中很享受這個作品,基本上這首歌就不會差到哪裡去。 (待續) 因此我建議大家可以單純一點,抱著「只是想要做出一首聽眾正在等待的歌」這樣就好了 。不論是聯合創作、聯合製作或一個人製作,什麼時候要喊停除 了取決於預算外,你也得要非常清楚這首歌最後的方向,當你發現這次的合作夥伴狀態很 不穩定(你們也知道音樂人的狀態本來就很不穩定),你自己要 先找到安全感才有辦法思考如何幫助別人,也才能有餘裕去判斷還有多少時間、多少預算 可以讓他嘗試,或者在關鍵時刻決定是否換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180.167.15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uropa/M.1620473908.A.7BD.html
文章代碼(AID): #1WbdWqUz (Europa)
文章代碼(AID): #1WbdWqUz (Euro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