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向《葉問》致敬

看板DonnieYen (甄子丹)作者 (CHALA-HEAD-CHALA)時間15年前 (2009/03/23 10:0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www.douban.com/review/1625601/ 2009-01-20 09:54:04   来自: 安子 在甄子丹的《葉問》問世之前,我非常的擔憂,擔憂什麼呢?擔憂甄子丹 就像《畫皮》裏的一樣沒有血肉棱角,擔心他淪為《江山美人》裏的花瓶供奉 ,更加擔心他繼續如《殺破狼》《導火線》《龍虎門》裏一味的鬥狠,用充滿 了暴力美學來詮釋功夫的內涵。      還好,看了《葉問》之後,我才發現擔憂純屬多餘。      中國電影留給世界的印象,似乎只有兩個字“功夫”,甚至可以變成更為 簡單的解釋,搏擊或者鬥毆。在一連串花裏胡哨的動作之後,在一片哼哈怪嘯 的亢奮當中,輕鬆自如的擊敗對手。但于中國本土的觀眾來說,“功夫”遠遠 不是這麼簡單,它包容了中國傳統的釋道儒三家文化的內涵,在一招一式當中 詮釋了中國文化特有的底蘊。也正是這樣一個無所不包的文化渲染之下,“功 夫”才會成為中國電影乃至中國在國際上的一個意識形態的印象和文化烙印。      在“功夫”之上,我們追求的是一個“俠”的文化,所謂“俠之大者,為 國憂民”,在中國幾千年帝制獨裁文化的桎梏之下,在沒有一個依靠法治社會 文明來平衡社會公平的環境下,我們依靠我們幻想的“俠”及俠義的精神來捍 衛我們內心世界的公平,通過帶有功夫的“俠”來虛化的創造一個我們內心的 公平世界。從荊軻刺秦王、專諸誅王僚、紅線夜盜田承嗣之頭等故事裏開始塑 造我們的“俠”的形象,經過千百年的幻想和堆砌,“俠”之間演變為了一種 文化現象。在我們傳統文化體系當中,“俠”變成了一種不可或缺的文化組成 部分,成為中國文化傳統內的異類。      最具代表的譬如,唐‧李白在《俠客行》裏“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瘋遝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 與名。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 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 ,烜赫大樑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裏用 豪邁蒼勁的詩給我們勾勒了那些栩栩如生、盪氣迴腸的英豪俠客。在這首詩裏 ,我們可以讀到古來許許多多的俠客之輩那些讓人血湧沸騰的豪烈俠義,真所 謂肝膽相照、氣貫長空。      故,我們認可和追求俠義精神,塑造的俠的文化,從來不曾衰退過。這也 是為什麼電影《黃飛鴻》、《霍元甲》等曆久不衰、在傳統文化的脈絡裏一脈 相承生生不息、在金庸和古龍的武俠小說風靡華人文化的緣故,我們需要創造 這樣的俠之大者來滿足我們傳統文化氛圍的需要。      所以,在電影塑造“俠”文化和詮釋中國功夫的範疇裏,就會出現如胡金 銓的《俠女》、《大醉俠》《笑傲江湖》、徐克的《新龍門客棧》、《刀》、 《黃飛鴻》等經典之作,也有後來被屢遭詬病的張藝謀之《英雄》和陳凱歌的 《無極》。俠文化電影也創造了讓我們崇拜的電影明星,從李小龍、成龍、元 家班、周星馳到現在的甄子丹。      初識甄子丹,自老怪徐克開創了中國武俠電影新紀元的《新龍門客棧》始 ,在本片裏,甄子丹塑造了反面第一角色,給人印象深刻,怪梟一般的言語和 孤鶩的作風讓人煥然一新,換來一致好評。其後,在八爺袁和平指導的《鐵馬 騮》裏塑造了“黃飛鴻”之大俠形象,只不過這個黃飛鴻和李連杰的黃飛鴻略 有不同,也多有不及。隨後,甄子丹從演了一系列的動作片,但一直以來只是 以打為打,僅僅只是停留在一個動作演員的層面上,而未上升到俠文化的境界 。反而是他的某些反面角色更讓人印象深刻,譬如在李連杰主演的《黃飛鴻之 男兒當自強》內,和李連杰對打的部分讓人覺得甄子丹的功夫一點都不遜色。      但我們知道,一個好的演員,不管是戲劇還是動作,在沒有遇到一個喻為 “知音”的導演、一個適合的劇本角色、一部好的電影之前,是很難上升到一 個全新的境界。甄子丹在近年來的《龍虎鬥》《殺破狼》《導火線》內的動作 都以淩厲剛烈著稱,打動的風格充滿了格鬥的硬氣和殺戮,雖然角色大多為正 面角色,但似乎其打鬥風格決定了一個大家似乎並不認同的意識,那就是哪怕 處於正義,但以暴抑暴的純寫實打鬥風格似乎很難引起觀眾的認可和共鳴。由 此以往,甄子丹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地位,其動作的風格讓人欣賞,但其扮演 的角色卻又讓人沒有深刻印象,似乎純粹只是為了打而打設計的那些人物,無 法符合我們文化元素內俠的要求。而《江山美人》和《畫皮》裏面的甄子丹著 實讓人失望,已經徹底淪為一個隻為打而存在的演員了,甚至我認為換了另外 人來演,也沒什麼區別。      於是,批評之聲,接踵而來。論甄子丹只有功夫而已,而無演技可言,一 時譁然一片。可回頭我們想想看,在《新龍門客棧》裏的那個方面角色至今還 不仍然讓我們記憶猶新嗎?甄子丹既然能夠塑造這樣一個活生生的反派,至少 說明他有潛力是可以激發的,只是沒有找到那個碰撞火花的點而已。      好在,所謂風雲際會,《葉問》的問世則一掃甄子丹的陰霾。      《葉問》之所以博得滿堂彩,不僅僅只是他打鬥中詠春拳的精彩,打鬥場 面的寫實風格,硬橋硬馬的動作場面。而是在本片裏,我們又再一次欣賞到了 我們久違的俠文化。      葉問之所以成為一代宗師,並非只是廣大和傳承大詠春拳,而是在日寇侵 華時凜凜民族大義精神讓人動容,從另一個層面來說,他和日本人一決高低的 果敢和梅蘭芳蓄須拒唱的勇氣在本質上都是相同的,都是傳統文化薰陶下的民 族精神和節氣所在的寫照。      甄子丹塑造的葉問已經從單純的動作上升到了一個俠的境界,他的行為、 語言、動作上面都涵蓋了中國文化含蓄內斂的風格。譬如在和各派拳師切磋的 時候,他基本上都是處於被動的較量,從未主動的挑戰對方。在擊敗對方之後 ,仍舊彬彬有禮的作答。從不抛頭露面,也不收徒開館。即便是在開山找挑釁 之下,仍舊心平氣和,可見一代宗師在調氣順息的功力深厚。他從不向對手下 狠招,死招,哪怕勝算在握的情況下也能照顧對方的感受。在細節和故事的發 展之中,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帶有儒雅氣質的葉問形象。      但隨著日寇侵華和民不聊生的社會現狀,安于現世的葉問迫于現實而捲入 了同日本人的較量當中,如果說他的捲入是現實環境的造成。那麼,隨後的情 節發展則展示了葉問作為一位中國人的錚錚鐵骨和民族大義。從容面對一切發 生的變故,在明知打贏可能就要被槍殺的情況下義無反顧的堅決出手,用詠春 拳為自己、為民族正名。此刻的葉問,儒雅的外表之下是堅毅的內心,所謂靜 如處子、動如脫兔,內心世界隨著外部環境風雲變化,在忍無可忍之時以正己 身。      誠懇的說,《葉問》在劇情的設計上很一般,故事情節的發展過於平緩, 沒有大起大落的跌宕起伏,也沒有讓人豪情萬丈的義憤填膺、血湧賁裂。但甄 子丹心如止水的內斂和平和 中正 的風格,打鬥時的迅捷和力度、對話的內斂 和舒緩,這一系列的塑造讓平淡的劇情多了幾分精彩。正是因為甄子丹的出色 表演,才 讓 《葉問》 博 得 票 房 和 評 價 的 雙 豐 收。      就此見,甄子丹憑藉《葉問》始,終於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這意味著 ,在繼李小龍、成龍、李連杰之後,香港動作片的歷史上必將深深刻下甄子丹 風格的烙印,也必將開創一個屬於甄子丹自己的動作電影時代。 -- 甄子丹板 視聽劇場=>Idols_2HKCN=>HK_Boys=>DonnieYen 同步更新blog http://www.wretch.cc/blog/billlin122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114.64.12
文章代碼(AID): #19nktF91 (DonnieYen)
文章代碼(AID): #19nktF91 (DonnieY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