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走出社會邊緣 張懸:年輕人站出來

看板Deserts (安溥)作者 (我不和你談論)時間13年前 (2012/09/28 02:44),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2012-8-29 台灣立報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1432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旺中併購案吵得沸沸揚揚之際,創作音樂人張懸是少數談論此事 的公眾人物。她說,重點絕對不是蔡衍明先生,也不是旺仔小饅頭,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要 做出群眾的選擇與示範,讓NCC各式各樣的審查制度看見民意訴求,被導向一個比較健全 審慎、不能輕易私相授受,回到正常的管道上,國家機制才能正常運作。 選擇站出來發聲,張懸說:「如果我覺得我只是一個歌手,無法介入什麼;我只是一個上 班族,無法改變什麼,那麼它將全部影響到,記者覺得自己只是做工的,那他也不會有任 何媒體公器的力量。總有一天,媒體會變成了集團產業一環。」 面對併購案,張懸關心的不只是媒體壟斷,她更在乎「不同的聲音」。「我已經厭倦了台 灣社會永遠用二分法討論問題。媒體長期非必要性的聳動臆測,導致公眾無法經由媒體或 輿論獲得成長。」如果公民輿論能覺醒,政府才會知道它民意取向在哪裡,而不會讓政府 覺得,群眾仰賴他們替人民做決定,「我們不能坐在那邊等著一個政策出來,才去鼓掌或 唾棄。如果我們沒有試著爭取在輿論裡成長、發言的機會,那是非常可惜的。」 「我們不能放棄自己的發言權,因為發言是一個溝通的過程,別人知道你在意這件事情, 那麼我們彼此才會有交集,並且回過頭來影響對方。如果我們永遠封口不談,把媒體公共 文化的權利放在很高的地方吵來吵去,那麼這個社會在民主時代卻還無法產生辯證管道, 不管有沒有媒體,我們都是自我放逐的一群,放逐到消費、偶像崇拜,把媒體和知識份子 放到一個被豢養的地區,因為他們覺得社會不需要他們在講一些嚴肅的東西。」 這一刻你是一個最快樂的人 你看見你想看見的,你將它發生 因你,我像戴上玫瑰色的眼鏡 看見尋常不會有的奇異與歡愉 你美而不能思議 用「歌手」的身分向大眾訴說,張懸直言,這幾年市場上「創作歌手」成了值錢商品、頗 受尊重。「我就拿這一點尊重,去換年輕人的思考。因為世界的改變都得靠年輕人,不論 他們有沒有自覺,都將影響下一個十年。如果年輕人看不見自己的潛力,包括發言的潛力 ,甘於自我放棄認為社會不需要年輕人的聲音,那就是倒果為因了。」 企圖用自身影響力去觸動更多人的過程中,張懸不諱言,這個過程讓她很焦慮,「如果我 做這些,最後只得到一個『張懸很棒』的評語,那我也只不過是一個『泛情調』的歌手。 」張懸說,如果這些話沒有辦法讓我的聽眾除了把評價回歸到我身上之外,在自身生活中 進行改變,那麼這些人也只是在追逐我的表演。 這一刻你是一個最天真的人 你手裡沒有魔笛,只有一支破舊的大旗 你像丑兒揮舞它 ; 你不怕髒地玩遊戲 你看起來累壞了但你沒有停 希望年輕人思考,張懸在網路上舉辦「徵文比賽」,邀請歌迷和聽眾一起針對幾個社會議 題,包括美麗灣、中科四期等發表意見和想法,並且嚴禁「心得文」。「我一直很邊緣化 ,右派的人覺得我到底在幹嘛,而很左的人則覺得我幹嘛去淌主流渾水。但我盡可能去忽 略我被邊緣化的狀態,希望透過這項徵文比賽,讓更多人去看看那些平常不會看的嚴肅文 章。」 「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和他們身處的社會,就像是存在著『不被祝福的距離』的戀人。」張 懸說:「你知道這些事,你也在乎,只是沒那麼多時間掏心掏肺地在乎,因為你也在為自 己的生活焦慮,畢竟這是一個連上班族都被邊緣化、低下化的時代。但就像是要失去一個 你還希望能繼續跟他在一起的戀人一樣,我們都需要一點勇敢,而年輕人正是可以熱血談 戀愛的年紀。」 這是一個媒體、政府,都不鼓勵民眾和他認為重要的東西「在一起」的時代,如果還有機 會,應該要用盡各種方法「在一起」,想辦法跨出那段距離,而不只是悲嘆。「和任何覺 得重要的東西在一起,和對的訴求在一起,轉化為一種絕不放棄、永遠嘗試找方法的狀態 ,才有可能出現新的緣分和機會,就是因為這樣,愛情才可貴得不得了。」 如果事情注定失敗,那是因為他對一個人還不夠重要,面對真正重要、不能失去的東西時 ,每個人都有無窮的潛力。「我只是想知道,年輕人覺得這個社會重不重要,因為你對這 個社會好重要!」張懸說:「我講出這些話,或許連年輕人也會卻步,但我說這些,等於 是一場告白,就等有沒有人要我吧。」 「當那些人願意開始嘗試,我保證,不管他們失敗與否,都不會孤單,都會有我這樣子的 人陪伴聆聽,如果他們沒有接收這些訊息,我們終究會隔得很遠,只要媒體不再報導我, 我們將天涯不相見了。」作為一個傳聲筒而非傳道者,張懸呼籲更多人往前站,就像佔領 華爾街,許多有趣的標語和象徵被翻出來,成為訴求,持續滾動在每個人身上,留下標記 ,有時只是一個浮水印、有時是一枚刺青,不論抗議有沒有演變成更大的行動,訴求都會 不斷成為一個個烙印。當你看到這個現象是有可能的,原本對這件事沒感覺的人,才能看 見力量,這不是一個歌手可以帶來的影響。 「也許這幾年有更多年輕人站出來,我不要他們孤單。我成長的過程中,有太多時候被當 成異類,這些站出來的人要的不是社會肯定,而是與其他年輕人的連結。」張懸哽咽地說 ,她想告訴這些有受感動,但尚未開始實踐的年輕人,感動可以帶來很大的力量,如果多 數人只選擇隨波逐流,那麼願意嘗試找方法的年輕人,將會非常孤單。 這一刻你是一個最憂愁的人 你有著多少溫柔,才能從不輕言傷心 而你告別所有對幸福的定義 投身萬物中,神的愛恨與空虛 和你一起,只與你一起 玫瑰色的你 多年前曾走訪樂生療養院,張懸當時遭遇很大打擊,有個年輕人對她痛罵,指責她是一個 國民黨高官的女兒,什麼都不懂,憑什麼到這裡來?那次的衝擊,給了她很大的反省,對 任何的議題,都用盡力去理解。 這幾年陸續發生社會議題,她也深入關心。張懸說,看見作家吳音寧擋在怪手前,她在新 聞報導前忍不住流淚。她說,許多藝文界的人說,專業就是把自己的事做好,但看著那則 新聞,得要思考的是,什麼樣的社會得讓作家擋在怪手前面;就像什麼樣的社會得讓歌手 流著淚在聽眾面前,對他們說,希望年輕人不要害怕這個社會中讓人傷痛的事,因為20歲 的傷痛可以化做動力,但50歲的傷痛就只剩下傷痛。 「我不認識吳音寧,但我假設我們都盡了最大努力做自己的事,看著後續報導卻讓我傷心 ,因為激情過去,沒有更多人願意去瞭解土地開發、經濟政策。」張懸氣憤地說,這些激 情發生之後,決策權力一樣握在政府手中,政府以「為你們好」為理由代替人民做決策, 但民主是人民要求政府做好人民所需要的。 有一天當民眾真的受不了時,就會出現改變,「改變永遠會來,但我想知道的是,台灣社 會可不可以更聰明一點,不要在腐敗到極點之後,才有所改變?」張懸說,她能做的是珍 惜現在的身份,保有發言權力和管道,讓別人需要她時,還可以擁有力量。 「我很少對觀眾有什麼要求,我也不要求大家排隊預購,喜歡我的觀眾知道我需要什麼或 想要什麼的話,我願意說這麼一次,請你們在自己的環境裡面,去幫助另一個張懸,去做 一件小小的、像我一樣可以做到的事,只要我不是孤單的,你們就不會是孤單的。」 http://www.lihpao.com/attachments/2012/08/18739_201208292215481bmf3.jpg
▲藝人張懸10日在台北出席新專輯記者會,距離上次發片已相隔3年,專輯中以歌曲「玫瑰 色的你」訴說對環保人士的尊重和感佩。(圖文/中央社) http://www.lihpao.com/attachments/2012/08/18739_201208292216101BLFz.jpg
▲張懸鼓勵年輕人別隨波逐流,只要願意站出來實踐,就不會孤單。2011年10月6日,行政 院大門前聚集近千位彰化農民,抗議中科四期調度農業用水工程,搶奪農民灌溉用水。( 圖文/黃士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6.46.252

09/28 10:03, , 1F
民主是人民要求政府做好人民所需要的。
09/28 10:03, 1F

09/28 21:55, , 2F
民主不保證一個德智兼備的政府,但民主保障反對的權利
09/28 21:55, 2F

09/29 00:17, , 3F
願意去做ㄧ件小小的,不希望再有人因不隨波逐流而感到孤單
09/29 00:17, 3F
文章代碼(AID): #1GP9wJmi (Deserts)
文章代碼(AID): #1GP9wJmi (Dese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