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地音樂需治療 張懸現場啟示錄
http://news.sina.com 2009年08月25日 08:10 北京新浪網
新浪娛樂訊 周末去看了台灣才女張懸的演出。“星光現場”裏面擠滿了人,以所謂的“文藝”青年樂迷為主。當然,你要問我如何看得出是“文藝”青年,其實這不是我?的,是張懸們自己?的。我更願意把“文藝”二字當成一個不具其他含義的標籤,用來區別張懸以及她的樂迷與其他人不同的地方。
人們通常?的“文藝”,似乎永遠存在於小?聽?中。可以認為他們愛讀書、愛思考、有些叛逆、有些特立獨行,有時候還有些小孤獨、小“清高”。可是,常常就是這樣一群人最把音樂看得更加理想。因此,對於理想,他們更加忠誠、專一或者純真得像張懸那首《兒歌》養只黏人的小貓和溫柔的狗,簡簡單單的“生活生活會快樂也會寂寞,生活生活明天我們好好的過”。總之,一切最真實的感情都在音樂之中。也許正是這樣,才能一霎那間觸動我們的心弦。
張懸的演出很精彩,她拿著啤酒在台上喊“今天不做女明星”了。其實,她已經成為明星。不僅代表著“小?”音樂,在我眼中,卻是一場標誌性的勝利。所有的“文藝”、“小?”都只是一個分類的標籤,表示著張懸對自己的音樂?確定義,或者是成功的實現了目標市場的細分。
對比張懸的成功,回頭看內地的流行音樂為何止步不前?
1.行業浮躁、急功近利;
每一天,內地的整個娛樂行業永遠都是看上去那麼沸沸揚揚,好像煮餃子上下翻騰。而實際上,真正的新聞裏面有幾個是?音樂?或者關注於音樂本身的?音樂公司永遠希望自己的藝人緋聞多多,利用炒作出來的明星效應來達到之後的商業目的。唱片?只是一個工具而已,為手機做音樂才是正經事兒。為了短期的利益而犧牲了一張唱片的策劃、設計、包裝,犧牲對藝人長期的培養等成為內地流行音樂營養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2.盲目複製、山寨娛樂;
多數娛樂公司做藝人首先不是去挖掘藝人的發光點,而是去首先考慮歐美、日韓、港台有沒有類似的成功案例。即便是這個藝人明明是類似陳綺貞或者張懸的唱作型歌手,也要一定改造成偶像型的女歌手。也有相反的情況,我知道有人要?曾軼可了,她難道不能走唱作人路線嗎?我?過她比較適合做幕後,但如果有人非要她成為下一個陳綺貞或者張懸,恐怕也是種盲目複製。“文藝”是張懸的標籤,別人模仿不了,曾軼可的演唱沒有那樣的感染力,技巧是一方面,氣質才是最要命的。所以聽?曾軼可要出專輯,?實話,我比較擔心複製不成反而毀了小曾。
3.文化缺失、營養不良。
做藝人先要學做人。現在很多選秀節目主要參考的還是歌唱得怎麼樣,但是很少去關心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如何。我始終認為,未來的音樂光靠一副好嗓子或單一方面是不行的。一個人歌唱得再好,不去思考音樂背後的文化或者本身文化水平很差,而一心總是想著怎麼出名、怎麼搞行業關係,相信很難成為一個真正的明星。再?張懸,“文藝”得有文藝的底氣,不是隨便拿出來?的。
實話?,我不認為一個張懸能夠改變華語流行音樂今天的格局。如果音樂?業真的要靠“小?”市場來支撐,那我們就都不要做音樂了。一個健康的?業總是百花齊放、兼容並包。比如美國公告牌排行榜上可以同時出現瑪丹娜、U2搖滾樂隊以及艾米納姆(Eminem)的饒舌歌曲。這些日子,陸續看了姜育恆、孫燕姿和張懸的演唱會,雖然我們正在告別傳統的贏利模式,但是製作精良、定位?確的演唱會正在像電影大片那樣吸引著更多的樂迷走進現場。依照個人的口味,你可以選擇觀看懷舊的姜育恆、視覺百變的孫燕姿或者“不想當明星”的張懸。
我以為這正是一個重要而美好的?業發展未來。
http://dailynews.sina.com/bg/ent/music/sinacn/20090825/0810607973.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1.201.42
→
08/27 00:12, , 1F
08/27 00:12, 1F
Deserts 近期熱門文章
PTT偶像團體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