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病入膏肓病友的陳綺貞創作展落落長心得

看板Cheer (陳綺貞)作者 (偷雞不拉屎)時間9年前 (2016/09/01 23:38), 9年前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心得有點長,可以點下面網址(有附圖) https://www.facebook.com/HI.CYL/ ====== 展覽倒數的第二天 到華山看了陳綺貞創作展 其實在去之前是很猶豫的 一直擔心會難以理解 一方面讀哲學的腦袋瓜實在是深奧(刻板印象) 一方面擔心這是否賣弄「文青」的皮 造就更多「假文青」的商業化手法    但後來發現我真的大錯特錯 大至每間展區的連結到 小至獨立展區內所呈現的涵義 都值得細細品嘗。 不知不覺在裡面待了兩個多小時 因為實在是太喜歡了!!! 決定要來寫一下感想與啟發 (展覽今天結束應該沒有什麼爆雷的情形發生,就直接打啦) 想說的實在太多,就分成上下兩部分 展區分為以下 A.暗房 | 從小到大,陳綺貞成長大事記 B.記憶的眼 | 透過鏡頭,看見陳綺貞眼中的小宇宙 C.蒙太奇樂園 | 經典重現,陳綺貞私藏選 D.移動的房間 | 解剖陳綺貞大腦,一切從此孕育出無限 E.失敗者的飛翔 | 讓陳綺貞聽你說話,給我肩並肩的擁抱 * 二樓展區-我的房間   先來談售票亭 門/時鐘  與展覽的附屬名稱-移動的房間相呼應 但這裡我有個疑問 時鐘上顯示的數字是6與10, 不知是否有特別的意思?(求解)   *入場-我   《我是什麼時候進來這裡的/是不是你站在那裡等我》   使用壓克力板做成巨型立體的「我」作為開端 燈光投射下「我」的影子有多明目張膽 不由自主想起Self這首歌 「幾次脆弱掩飾不甘的示弱,這就是我」 多麼張揚、驕傲地告訴全世界 「我」是什麼樣子。 「陳綺貞」是什麼樣子。   - *暗房   《從鏡子裡辨認出自己/從錄音機聽到自己的聲音 /從照片裡看見自己的樣子/原來這就是我》   其實我還蠻怕暗房的氛圍 (大概是 成績單、罰單、制服、DEMO、 連絡簿上的日記、高中樂儀隊小喇叭、作文 昏暗加上記憶裡不喜歡拍證件照的味道讓我排斥 這印象與這展區想表達的不謀而合 暗房裡佈滿綺貞從小到大的珍貴「有形」紀錄 成績單、罰單、制服、DEM 、 連絡簿上的日記、高中樂儀隊小喇叭、作文 上方曬出拍立得尺寸排列的相片 配上昏紅的燈光 常在想念舊的人會做什麼事情呢? 可能會留著過往的書信、記住每句話、 捨不得丟的布鞋或一張只是日常通勤的車票… 但如果連成績單、罰單都留下來的話 我覺得似乎是個念舊加上 常在正規標準來警惕自己別再犯錯或是可以更好的人吧 綺貞是這樣的人嗎?我很好奇。 所以展區裡每個親筆寫的字都仔仔細細的看 一邊猜想高中時候的綺貞和我現在了解的她是否相同 一邊從字裡行間去感受它想訴說的溫度 有趣的是,旁邊架著洗手台形狀裡面有過往的影片紀錄   我感受到暗房裡想表達的意念: 「沖洗、底片、曝光、昏暗/ 坦白、秘密、內心、見光死」 每個人都害怕被看穿,卻又渴望被瞭解 每個人都是暗房。 - *記憶的眼   《永遠和此刻看似兩種互相矛度的特質/ 在一張照片裡被理所當然的同時保存/ 永遠和此刻/是你一直不願意相信的同一件事》   入口是鏡頭的形狀, 象徵互相凝視的同時也走進彼此的記憶裡 展區裡裡面充滿底片作品, 無論是拍攝別人或別人拍攝都在這個空間 正前方以正立方體呈現綺貞的不同樣貌 中間偏左位置幾台老舊電視機堆疊 畫面裡是綺貞的右眼  破舊的意像 強調記憶的眼之所以為記憶 只因永遠和此刻正在發生 想起在這裡看到有趣的事情 因正立方體的堆疊導致最上方 以正常人的身高是看不到照片的 正當我想墊腳看的同時 前方有人拿起手機代替眼睛 拼命的也要看到上面的照片 (院長你真是讓我們病入膏肓~) - *蒙太奇樂園   《改變之所以美麗,因為那是我們活著的證明》   走進這裡映入眼簾的是4米高、13米寬的巨型螢幕 常達約兩分多鐘的影片 「蒙太奇」這個詞彙是我高中時 聽到梁靜茹-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輕 好奇而尋找的詞意 大意為有意涵的時空人地拼貼剪輯手法, 目前廣泛的運用在影像上,有著時空的極大自由 簡單來說 就是以許多完整照片去堆疊成另一張完整照片 最喜歡片段莫過於 以負片模式雙手遮住雙眼的綺貞 以及在不同房間同時移動的每個綺貞 喜歡的原因也不知道為什麼 但就是覺得它想表達  有時候我們不斷的掙脫 卻終究逃不了自己內心的孤獨。   - *移動的房間   《時間之於我,緩慢如數字0/緩慢不斷堆積,不斷衍生出0/ 頑固地玩著0與1的組合遊戲》   從有著昏暗燈光的暗房到明亮以白底黑線延伸這移動的房間 展區內以投影效果呈現, 左後方有電視鏡,踩在下方格內由後向前移動, 電視牆會出現以蒙太奇效果,使用文字及照片堆疊 由模糊到清楚的綺貞 後方有漂浮的白色長桌,桌上有著時鐘和筆 並寫著請隨意移動我 關於移動的房間 不同時期都會讓房間有不同的變化 鬧鐘設定的時間 從早自習到長大後的朝九晚五 書寫的工具 由鉛筆到原字筆甚至未來尖端科技的觸碰筆 這些都在提醒著我們所有的改變存在在時間的流逝中移動 有如0與1,不斷堆積後歸位反覆著循環 - *失敗者的飛翔 《在我無盡的心靈宇宙/還有許多可以存放你的空間/ 越過基因的篩選/重重阻礙的輪迴/ 有了溫度,形體和語言/你走進我的心》 以藍紫色調燈光為基底,高掛正中央是一雙翅膀 以鑰匙懸掛並環繞四周 翅膀的正後方、兩側方形格門中央有幾隻門把 往內走有個機器,內容像心理測驗有幾道題目可以選擇 最後機器下方會吐出小卡(病友卡) (據說有多款病友卡,但後期更改為一天一款) 我抽到的病友卡是 「每個人 都是一腳踩在社會上  一腳踩在自己的孤獨 沒有人能夠過著完全封閉的日子 也沒有人能夠 逃避自己的孤獨」 在燈光投影下 方形格門像極牢籠,我們是想自由卻被困住的那雙翅膀 翅膀的投影下,像極了垂頭喪氣的失敗者 鑰匙是身而為人的保護色,象徵大家心中都有鎖 經過重重關卡後才有資格開起門把,走進內心與它對話 失敗者的飛翔建立於成功之上 - *我的房間   《我們都想要一間嶄新的/為自己而存在的房間/ 哪怕只是街頭的一個角落/我甚自己以選擇我喜愛的角落/ 宣告這是我的/我的,我的,我的》 走上二樓展區中, 正前方是一本來自過去採訪記者製作綺貞專訪的剪貼本 想更認識綺貞一點,所以完完整整的看完 專訪的第一則為「你是個什麼樣的孩子?」 內容大概是家裡環境與內心與外在(學校)的抗衡 能感受到綺貞擇善固執的一面 最喜歡的字句在Second life裡:   「無所欠缺的被關在籠裡的鳥, 痛苦就是那對被辜負的翅膀,用自由換來的安全感」 「更巨大的痛苦,就是他看到別人正在飛翔」 哪怕只是在我的房間選擇鬧鐘的擺放位置都是極大的自由 在我的房間與暗房都是以自我闡述、自我剖析為出發點 不同的是 暗房是由小到大的生長歷程,不同時期的心境 我的房間是以日常生活人事物的紀錄變化 最特別的是為了知道生活與工作的分界 獨自在家一日一打卡的行為 覺得綺貞好可愛 看到吉他創作手稿真的好感動! 是那麼真實、有溫度的東西 - 總結:   每個展區都能感受到細微的連結性   由暗房裡的底片→記憶的眼的攝影作品→ 移動的房間機器裡的蒙太奇綺貞→ 蒙太奇樂園的影像創作 失敗者的飛翔之自我對話→我的房間充滿可愛的任性 如果說陳綺貞創作展要下什麼關鍵字? 那大概就是:   念舊、音樂、吉他、文字、影像、旅行、創作、思考、自省       最後來講講最遺憾的 身為病入膏肓等級的病友,只有一款病友卡 後來才發現有紀念章, 不過要跟工作人員詢問才會有嗚嗚 看完展的最大心願莫過於 我的吉他上有綺貞的簽名,我相信一定會有那麼一天!!! 圖片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HI.CY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46.242.8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eer/M.1472744327.A.81D.html ※ 編輯: yayayashe (122.146.242.89), 09/01/2016 23:47:23

09/02 09:29, , 1F
09/02 09:29, 1F

09/02 18:23, , 2F
售票處的10跟6我也有注意到 應該是展場開放時間
09/02 18:23, 2F

09/02 22:06, , 3F
好用心的文章,推!
09/02 22:06, 3F
文章代碼(AID): #1No4k7WT (Cheer)
文章代碼(AID): #1No4k7WT (Che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