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頭] A Day In The Life
既然都有版友提出了,我也來拋磚引玉一下 XD
分享我對A Day In The Life的介紹與心得
====================================================================
有圖的原文po於 http://swospam0418.pixnet.net/blog/post/462666797
Year: 1967年1~3月錄製,同年6月發行。
Writer: 約翰藍儂(第一、三段)與保羅麥卡尼 (第二段), credited to Lennon-McCartney
Released: 1967年專輯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 Club Band"
歌曲連結:
以下為官方發布的影片,錄於1967月2月15號,
https://youtu.be/usNsCeOV4GM
當時他們請了40人編制的交響樂團來為A Day In The Life 錄製間奏,
除了製作人George Martin 以外,保羅麥卡尼自己也有上陣指揮。
可以注意到樂手們戴著派對道具,比方說尖頂帽、橡膠假鼻子等等,這是應披頭四的要求
披頭四自己穿著當時「搖擺倫敦」最流行的五顏六色服裝現身 (如前面圖所示),
約翰藍儂甚至還戴著假禿頭 (1:12處)
同時也邀請一些朋友來同樂,像是The Rolling Stones的Mick Jagger (0:20處)
還有一位拿著鈴鼓敲打、充滿迷幻風格的女士則是迷幻樂團 The Fool 的Marijke
我認為她為這部影片增添了奇幻的味道。
https://youtu.be/gH0NXE2lzs0
上面是Anthology 2 的版本,是混合 take 1、2、6,並在結尾加入管弦樂團的上升樂段。
開頭的Sugarplum fairy, sugarplum fairy (糖梅仙子),
是藍儂在數預備拍時自行取代傳統的 one, two three,
這個字是來自柴可夫斯基的「胡桃鉗組曲」,由於此劇主要在聖誕節時演出,
而披頭四在錄製這一個take時剛好是一月中,路邊還有很多聖誕樹,
所以藍儂就使用這個字眼。
===========================================================================
A Day In The Life 是 Sgt Pepper's 專輯中,披頭四耗時最久進行錄製的歌曲。
1966年對披頭四來說可說是多事之秋,當時他們雖然發表很成功的專輯 "Revoler",
但是樂團對於現場演出中種種他們不樂見的情況早已感到不耐,
除了到處巡演本身就是一件累人的事以外,
像是因為歌迷震耳欲聾的尖叫聲,讓他們根本聽不到自己在台上表演什麼東西,
而且為了迎合流行歌迷的口味,他們在作曲上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如果他們一不小心衝得太快,可能歌迷無法消受,對他們而且絕對是負面作用。
更不用說他們在菲律賓巡演時遭到的粗暴對待,讓他們對巡演更是興致缺缺了。
不過這些都比不上藍儂的 "more poplular than Jesus"衝擊來得更大,
不但讓他們的美國之行充滿驚慌,而且也飽受羞辱,
以致於 George Harrison 曾經真的在內部宣布要離開樂團了。
總而言之,1966年8月29日位於舊金山的公開表演,是美國巡演的最後一站,
也成為披頭四公開收費演出的絕唱。
https://youtu.be/wuyaB0f3rVE
在結束最後一場巡演後,
有段時間樂團的人沒集體出現在螢光幕前,加上一時之間沒有新的作品發行,
媒體自然而然就開始散播流言扉語,
不外乎就是樂團即將解散、團員江郎才盡之類的。
當時樂團在經過經個月的休息之後,
正埋首於製作關於童年生活的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與 "Penny Lane",
本來這兩首曲子都要包含在Sgt Pepper's Lonely Heart Club Band 中,
不過一方面這樣的傳言一直下去對樂團沒有好處,另一方面合約也要求披頭四該出單曲了
所以將這兩支曲子當成單曲發行,
接下來製作的 A Day In The Life 成為專輯錄製的第一首歌。
A Day In The Life 是由約翰藍儂首先發想,並與保羅麥卡尼聯合創作而成,
曲子最初構想基本上沿襲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和日常生活見聞有很大的關係。
全曲分成三個部分,第一、三部分主要由藍儂創作,都與他在報紙上讀到的報導有關,
保羅麥卡尼則負責第二段,關於青少年回憶的部分。
第一段提到的新聞,是Guinness 「健力士」啤酒繼承人Tara Browne 的死訊,
至於為什麼他看到這個新聞時會 "Just had to laugh"呢?
有一種說法是,這則新聞會讓他想到他叔叔George Smith 和好友Stuart Sutcliffe的驟
逝,
以至於讓他產生這種歇斯底里的笑。
另一種說法是,
一般來說會上新聞頭條是一件讓人得意的事,而Tara Browne竟是因為車禍身亡而上頭條,
明明通常是一件讓人欣喜的事,這位仁兄卻是因他絕對不願的原因(車禍)而得到這機會,
不是很諷刺嗎? 所以藍儂只好諷刺地笑了。
不過老實說我有點懷疑,是不是藥物的作用讓藍儂心神渙散,所以只能做出這樣的反應?
第二句 "made the grade",又是一句讓人看不懂的話,
有說法試圖帶入藍儂一貫的憤世嫉俗態度: 這個人的身亡終於值得媒體來報導了,
所以他終於 "made the grade" 了 !!
不過在我看來,有一種可能,就是藍儂純粹只是想要找個押韻來放,
像在 "Something"中,藍儂就曾建議哈里遜用cauliflower來填充他還沒想到的歌詞,
藍儂也素來就有在歌詞上加入沒意義的字眼,然後坐觀樂評爭論背後意義的習慣,
說不定其實我們不用太認真去追究每一句歌詞的背景呢。
接下來,提到看到了照片。是什麼照片呢? 如果按照上一段的推論來看,
應該就是Tara Browne 發生車禍的相片吧。
不過接下來的 blew his mind out 與 didn't notice that the light has changed,
連藍儂自己也說與這場車禍無關了,這基本上就是想像的情節,
而且很明顯是在暗示受到藥物影響的心理狀態,是本曲的一個迷幻點。
接下來的 'House of Lords",指的是英國的「上議院」,
Tara Browne 的父親 Dominick Browne 本來就是上議院的成員,
巧合的是,Dominick 之所以能得到這個位置,是因他父親1927年因車禍身亡…。
下一段,I saw a film today中的film是指藍儂自己參演的電影How I Won The War,
他於前一年 (1966)的九月在西班牙參與電影的拍攝,
並在西班牙寫出 "Straw Fields Forever"
這裡的觀眾選擇turned away,與上一段的 stood and stared 成有趣的對比,
後來就是用本曲最經典的一句話: I'd love to turn you on,
turn on 在當時的意思,是指透過迷幻藥等方式達到心靈的探索和潛能的激發,
最有名的就是Timothy Leary宣傳迷幻藥功效時的標語 "Turn on, tune in, drop out",
我會把這句話翻譯成「敞開心扉,探索真我,打破枷鎖」。
(p.s Timothy Leary是柏克萊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並在哈佛大學進行過學術研究)
https://youtu.be/IPSzTBP5PAU
不過在現在的用法中,turn on 已經演化成「使興奮」的意思,通常與性有關,
在曲子中,turn you on 還特別用抖音來表現,除了曲子的迷幻氣氛達到一個高點,
也更增加這句話的魅惑性,具有十足的迷幻暗示與性暗示。
間奏的管弦樂,就是在文章開頭的官方影片中,管弦樂團正在演奏的曲子,
當時披頭四與George Martin 並沒有給他們一個明確的樂譜,
披頭四的要求是希望管弦樂團的各個成員能夠用自己想要的步調、方式演奏,
唯一的要求,
是他們必須要由樂器能做到的最低音往E大調三和弦中能達到的最高音不斷爬升,
這是麥卡尼從先鋒音樂家John Cage 和 Luciano Berio的表演中得到的靈感,
對於來自皇家愛樂交響樂團與倫敦愛樂交響樂團的古典樂手來說,
這樣的困難點在於,在平常的演奏中,他們已經被訓練成習於渾然一體的演出,
不太可能有機會做這麼高自由度的即興演出,因此在錄製現場還引起樂手們的抱怨。
歌曲的第二部分,由保羅麥卡尼創作與演唱,同樣是從日常生活來取材,
不過是節奏還是氛圍都與藍儂的部分有明顯不同,比較活潑,也比較快樂一點。
看起來內容稀鬆平常,基本上就是剛起床然後手忙腳亂要去上學的場景,
在此部分即將開始時,還傳來一陣鬧鐘聲,
我本來一直以為這是為了配合曲子的特意安排,不過在查了資料,
才知道這其實是一場意外,來自於樂團助理Mal Evans,
當時樂團已經決定從A Day In The Life 取得靈感,這段間奏要24個小節,
但還沒決定這24小節要塞入什麼東西。
當時他們先用鋼琴來填充這一段空白,
並讓Mal Evans 先在鋼琴旁負責數這24小節,而他不知為何,
將這個藍儂帶來的鬧鐘 (用來開Ringo玩笑)設為在24小節開始時會響起,
由於錄音師實在無法把這段聲音給洗掉,於是這段鬧鐘聲就一起進入伴奏,
有趣的是,這樣的錯誤和接下來的歌詞 Woke up, fell out of bed 非常契合,
如果稍微仔細聽歌曲,還可以聽到Mal Evans 數拍子時大喊數字的聲音。
"A Day In The Life"的第二部分其實是麥卡尼早就寫出來,但是還不知道怎麼運用,
所以留在筆紀本中做為紀錄的未完成歌曲,
不過用在這首歌卻意外的合拍,而且還能和鬧鐘聲相配合。
在第二段歌詞中,made the "bus" in seconds flat,
這指的是英國常見的雙層巴士,
接下來的兩句就是這一段的重點了: 抽了根菸然後進入夢境,
到底是抽了什麼東西會讓你開始昏沉然後彷若進入夢鄉呢?
毫無疑問就是大麻菸了,所以這就是這一段中最明顯的迷幻暗示。
這句話後,就是藍儂彷彿從遙遠、朦朧的遠方使盡全力呼喊「啊~~~~~~~」
透過這一喊,全身蓄積的能量都釋放出來了,加上背景雄渾的管弦演奏,
非常盡興、痛快。
最後一段,又回到藍儂負責的部分了,一樣取材自新聞,
在Blackburn Lancashire 的道路上有4000個坑洞,
Albert Hall指的是位於倫敦的表演廳,披頭四過去也曾在那裡表演,
當時的反主流文化團體,即所謂「垮掉的一代」,
還曾經在Royal Albert Hall 舉辦過詩歌朗誦會,
而且A Day In The Life中會提到Albert Hall,也是因為在報紙上看到相關報導,
不過藍儂本來想不到要怎麼把 hole 和 Albert Hall 連接起來,
是Brian Epstein的朋友 Terry Doran 提議用 "fill"這個字,可說是神來之筆。
最後,又是一句I'd love to turn you on 後,再來一段由低至高的管弦樂團演奏,
曲子以一聲餘響非常長的鋼琴做為結尾。
關於曲子結尾的方式,原本是打算採用另一個版本,
就是在2/15錄製管弦間奏那天,聚集披頭四團員和來訪的朋友們,
一起在麥克風旁唱 "Omm",也就是佛教中的「唵」,
在"Across the Universe"中,藍儂唱的 "Jai Guru Dava,ommm"也是這個音,
雖然後來沒有採用,在2017年發行的"Sgt Pepper's 50週年紀念版"中,
在bonus track 部分有將這一段收錄進來。
後來麥卡尼想到了一個點子,就是「永遠」持續的鋼琴和弦,
於是後來披頭四與工作人員找出時間,徵調他們能找到的所有鋼琴與鍵盤樂器,
所有人都要分秒不差地彈下和弦的起音,
然後由於聲音會不斷減弱 (廢話),所以就由錄音師Emerick 將推趕拉高,
如此一來就能把聲音給補償回來。
不過曲子可沒有這樣就結束了。
在鋼琴聲「終於」消失後,會突然傳來一段很尖銳的高頻聲響,
這是約翰藍儂在一次閱讀中讀到小狗能聽到的音頻比人類還高,
為了要讓Sgt Pepper's 這張專輯能真正達到「人畜共通」的境界,
而不會只是「對牛彈琴」,
藍儂要求Emerick加入一段超音波聲調,於是就成為我們現在聽到的樣子。
接下來,則是一段不知所云的胡言亂語,
是他們講了五分鐘的胡扯後,藍儂挑出他特別喜歡的部分,剪輯而成,
我認為麥卡尼講的是 "never could be any other way",
而藍儂在一開始講 "be to high"後,則是發出「叭叭」聲。
加入這段話的最大用意,在於當時的唱片的最後一道溝紋是所謂「同心紋」,
如果歌迷使用的是沒有自動跳起功能的唱針,這一段廢話就會永無止境的播放,
直到聽者受不了而自己拿起唱針為止。基本上就像是小孩的惡作劇 XD
至此,A Day In The Life 終於是正式結束了。
=================================================
歌詞與中文翻譯:
I read the news today, oh boy !
About a lucky man who made the grade.
And though the news was rather sad,
Well I just had to laugh.
I saw the photograph.
我讀到了今天的新聞,喔老天!
有關功名成就的幸運兒,
雖然其實是則傷心的報導,
我卻只能大笑,
我看到了照片
He blew his mind out in the car.
He didn't notice that the lights had changed.
A crowd of people stood and stared.
They'd seen his face before.
But nobody was really sure if he was from the House of Lords.
車上的他精神渙散,
他沒注意到號誌的變換,
人們環立、目視著現場,
他們看過他的臉孔,
卻沒有確定他是不是來自上議院。
I saw a film today, oh, boy!
The English Army had just won a war.
A crowd of people turned away.
But I just had to look.
Having read the book.
I'd love to turn~~you~~on.
我今天看了部電影,喔老天,
英國軍隊打了場勝仗,
人群轉身而去,
我卻必須要看下去,
因為我讀了原著,
我很樂意啟~發~你~~~~~
Woke up, fell out of bed, dragged the comb across my head.
Found my way downstairs I had a cup,
And looking up, I noticed I was late.
Found my coat and grabbed my hat,
Made the bus in seconds flat.
Found my way upstairs and had a smoke,
And somebody spoke and I went into a dram.
醒來,跌下床,抓把梳子隨著撥了撥頭髮,
下樓後來一杯 (茶?),
抬頭看,原來我遲到了!
找到外套,抓起帽子,
剛好趕上了公車,
循著樓梯的我抽根菸,
有人在說話,而我進入了夢鄉。
Ah~~~~Ah~~~~Ah Ah Ah~~~~ Ah Ah Ah Ah ~~~~~~~~~~~~~~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I read the news today, oh, boy.
Four thousand holes in Blackburn, Lancashire.
And though the holes were rather small,
they had to count them.
Now they know how many holes it takes to fill the Albert Hall.
I'd love to turn~~ you~~on.
我讀到了今天的新聞,喔老天,
Blackburn Lancashire的道路竟有4000個坑洞,
雖然是有夠小的洞,
他們卻需要數清它,
而今他們知道要用多少洞來填滿Albert 廳!
我很樂意啟~~~發~~~你~~~~
===================================================
披頭四與製作團隊花了很多的心思在A Day In The Life上,
而A Day In The Life 也成為披頭四當時製作過最長的曲子,達五分半,
在此之前,
他們絕大多數的曲子只有2~3分鐘,Strawberry Fields Foreer則有四分鐘。
他們在聲音上的努力除了本文已經提到的以外,也擴及到對鼓聲的要求,
麥卡尼他建議Ringo能夠用更放鬆的方式來擊鼓,
同時也把鼓皮調得非常鬆弛,讓音調變得極低,然後再取下手鼓的下側鼓皮,
連收音的麥克風也用毛巾包住,放在地板上的玻璃壺中,
因此A Day In The Life 的鼓聲聽起來特別的「沉」。
在 "A Day In The Life"的創作與錄製巧思是這麼地多,
加上音樂上的確是可圈可點,有太多驚人、遠超過其它流行樂團的地方,
無論是有如夢囈般的歌聲,還是聽似混亂實則有規律的間奏,都難以複製。
虛實交織的歌詞,充分展現出時代特色,
在那個迷幻年代,反主流文化群體風行運用致幻藥物,如大麻、LSD等,
利用這些藥物帶來的知覺變化來「探索內心」,
達到「事實」 (reality) 與「知覺」 (perception)的分離,
更清晰地了解內心與週遭環境的互動。
在歌詞中,一方面陳述事實(死亡車禍)、人們圍觀(crowd of people stood and stared)
另一方面又有超現實的反應(but I just had to laugh),加上魅惑性、似醒非醒的氛圍,
讓A Day In The Life 展現出獨特的魅力。
筆者自身而言,一開始入門披頭四的音樂時,還把注意力擺在1965前的曲子,
當初是被第二部分結束後的銷魂的「啊~~啊~~啊」給震驚,趕緊replay此曲,
才進而認真欣賞 "A Day In The Life",隨後進入披頭四1966年後的創作世界,
因此 "A Day In The Life"對於我個人的披頭四欣賞之路有很大的意義。
我最喜歡享受此曲的方式,是放縱自己的心神,以最輕鬆的心情,
在水蒸氣瀰漫的空間 (如蒸氣室、洗熱水澡的浴室等等)聆聽A Day In The Life,
由於水氣的瀰漫與高溫而讓精神已經些許昏沉,此時跟著歌詞一起進入幻想,
並且竭盡呼吸跟著藍儂一起「啊~~~啊~~~…」,
在歌曲結束後,雖然全身力竭,
但是由於此時接近窒息,知覺也因而有所變化,自覺更接近歌曲的境界了。
絕對的獨創性與開創性,讓"A Day In The Life"收到來自各方的讚譽,
更獲得滾石雜誌「百大披頭曲」中排名第一。
雖然一度被BBC列為禁歌,但這樣的禁令,徒然替曲子創造更多的傳奇色彩罷了。
披頭四的創意與製作團隊的通力合作,
讓A Day In The Life 成為那個年代最傑出的迷幻聖品,成為披頭四最獨一無二的標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7.127.24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eatles/M.1527693047.A.A1F.html
推
05/31 00:06,
6年前
, 1F
05/31 00:06, 1F
推
05/31 10:53,
6年前
, 2F
05/31 10:53, 2F
推
05/31 15:54,
6年前
, 3F
05/31 15:54, 3F
推
05/31 21:47,
6年前
, 4F
05/31 21:47, 4F
→
05/31 21:48,
6年前
, 5F
05/31 21:48, 5F
推
06/03 08:09,
6年前
, 6F
06/03 08:09, 6F
推
06/03 09:42,
6年前
, 7F
06/03 09:42, 7F
推
06/18 08:30,
6年前
, 8F
06/18 08:30, 8F
推
06/30 06:24,
6年前
, 9F
06/30 06:24, 9F
推
08/21 07:31,
6年前
, 10F
08/21 07:31, 10F
→
08/21 07:32,
6年前
, 11F
08/21 07:32, 11F
是John唱的,至於是誰寫的我也不太確定,我相信應該是John自己哼出來的,
背景的弦樂則應該是製作人 George Martin寫的…披頭四的弦樂幾乎是他寫出來的
※ 編輯: swospam0418 (36.227.177.157), 08/21/2018 23:28:30
Beatles 近期熱門文章
PTT偶像團體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