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藍儂被刺25周年 紀念熱潮紐約發燒
藍儂被刺25周年 紀念熱潮紐約發燒
文.圖/張伯順
1960年代英國「披頭四」在全世界掀起一股石破天驚的音樂狂潮,這支樂團不僅
帶來了第二次搖滾革命,也形成了「披頭四文化現象」,歌曲意涵或服裝、髮型
等流行文化元素,均對全球年輕人產生了巨大影響,也難怪藍儂曾經自豪說:「
我們簡直比耶穌還受歡迎。」
藍儂是在「披頭四」解散之後,於1971年偕前衛藝術家妻子小野洋子正式移居美
國紐約,住在毗鄰中央公園的達科塔大廈(Dakota),共創音樂事業高峰;不幸
的是,藍儂遭一位精神異常的歌迷射殺身亡,40歲英年早逝。
藍儂創作音樂常關注於社會、人性、政治甚至嗑藥迷幻等多元議題,名曲〈Imagine〉(
想像)尤其表達反戰訴求情結,詞曲充滿對烏托邦式理想國的期待與嚮往。
曼哈頓最耀眼的一顆鑽石
紀念藍儂的社會性文化意義很深遠,必須從豪邸「達科塔」講起。「達科塔」是
19世紀紐約經典建築之一,也是曼哈頓第一棟豪宅公寓大樓,由建築師亨利.哈
登伯設計,興建完成於1884年,建築形式很繁複,融合了美國西部牛仔、英國維
多利亞及歐洲文藝復興等風格,外觀呈現褐色砂岩般色彩效果。
這棟建築被譽為「曼哈頓最耀眼的一顆鑽石」,相關專書論著不勝枚舉。藍儂是
在大廈入口處被槍殺,翌日清晨,數以萬計的紐約市民聞訊前來圍觀,迫使警方
不得不採封街措施。
搭地鐵在「72街」(W 72 Street)站下車,一出地面就是達科塔大廈。今年是
藍儂被刺25周年,只見入口處警衛忙得不可開交,除了指揮進出大廈的車輛之
外,還得應付不同國籍遊客的詢問,「藍儂就在這兒倒進血泊之中?」「我們
可以拍照留念嗎?」
達科塔大廈門禁森嚴,絕無可能硬闖,有些死忠歌迷乾脆穿越馬路到中央公園
欄柵旁,抬頭仰望7樓的藍儂家窗戶,因為小野洋子目前仍住在裡面,大家祝
禱洋子身體健康。
怪味雞尾酒的婚姻生活
洋子在國際藝壇成名甚早,作品大膽前衛。1964年她在紐約公開發表行動藝
術《切片》(cut piece),現場隨機挑選觀眾上台,用剪刀剪下她身上的衣服
,直至全裸為止,當時洋子才32歲,而藍儂是初出茅蘆的搖滾歌手;兩年後洋
子因前往倫敦表演「切片」而結識藍儂,並於1969年結婚。
藍儂和洋子在紐約的日子過得很精采,音樂創作、錄音、寫詩、攝影、製作紀
綠片等,無所不包,還自我放遂體驗嬉皮生活,也豪放嘗試過迷幻藥,夫妻鰜
鰈情深,藍儂曾經如此形容和洋子的關係:「就像一杯用愛情、性慾和遺忘調
製而成的怪味雞尾酒。」
也有許多人批評洋子是造成「披頭四」解散的罪魁禍首,因為,她膽敢妄自闖
入了男性沙文主義的搖滾世界;爾後,藍儂為了她遠走美國,也為了她退隱舞
台長達5年之久。
「草莓園」裡思念藍儂
藍儂遇害之後,洋子出資100萬美元,經由紐約市政府出面協助,1981年在中
央公園內闢建了「草莓園」(Strawberry Fields),主要靈感來自藍儂生前
寫了一首名曲〈永遠的草莓園〉,洋子希望藍儂音樂靈魂能長駐於中央公園
一隅,她在家中也可以從窗戶俯看「草莓園」,追憶昔日在公園攜手散步的
美好時光。
「草莓園」只是一個不算大的坡地區塊,園內花草樹木被121個國家認養,
參觀焦點在於空地上鋪有紀念藍儂的圓形圖案,由黑白相間的馬賽克拚貼組成
,圖案中央寫有英文字「Imagine」,這是藍儂遺世最著名的反戰名曲,圖案
四周擺放有樂迷獻祭的鮮花。
各國旅遊團也趕搭紀念藍儂的熱潮,導遊先帶領團員到達科塔大廈解說藍儂
被刺的經過,再來到僅約200公尺之隔「草莓園」參觀。另可預期的是,12月8
日藍儂遇害日,將有更多歌迷聚集「草莓園」,在燭光中憑弔藍儂,合唱膾炙
人口的〈Imagine〉。
音樂劇《藍儂》 3首未發表歌曲現聲
正在紐約44街布達赫斯 Broadhurst戲院上演的音樂劇《藍儂》,洋子也是最重
要的推手,導演兼編劇史卡汀諾是藍儂的超級粉絲,也是藍儂哲學思想的忠實
信徒,「藍儂是真正的和平行動者,他知道人類是平等的,和平一定能實現。」
《藍儂》劇中有3首藍儂從未發表的歌曲,分別為〈印度.印度〉、〈我不想
失去你〉及〈廚房之愛〉(林哥史達寫曲)。全劇由28首名曲串連,樂團現
場伴奏,9位演員詮釋藍儂的短暫人生。
曼哈頓第一豪宅 達科塔數不盡的韻事
「達科塔」住戶全是富商巨賈、社會名流、大明星,有人以「最不尋常的地址」
來形容它。這棟曼哈頓名氣第一的豪宅大廈,共有85間公寓,大小不一,最小的
公寓(約30坪)市值1億新台幣以上,每月管理費高達20萬至100萬台幣不等。
伯恩斯坦小閣樓的黃昏戀
近年來「達科塔」為了保護顯貴住戶的隱私,名單嚴格保密;不過,除了藍儂夫
婦寓所眾人皆知,作曲兼指揮家伯恩斯坦、芭蕾巨星紐瑞耶夫生前也住在「達科
塔」,還有數不盡的風流韻事。
伯恩斯坦全家住在達科塔大廈2樓,伯老在享受天倫樂之餘,還喜歡安排相貌俊
美且有才氣的男學生住在大廈的小閣樓裡,除了能就近照料,也常譜出一段同
性老少配的黃昏之戀,成為樂壇人士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
紐瑞耶夫道別親友
紐瑞耶夫的寓所緊鄰伯恩斯坦家,每次紐瑞耶夫停留紐約期間,家中總是高朋
滿座,夜夜笙歌;令人感傷的是,後來紐瑞耶夫自知因愛滋病將不久於人世,
他拖著病體自巴黎飛回至紐約,每天在寓所會見不同的友人,向大家一一說「
再見」。賈桂琳.歐納西斯也前往達科塔探視紐瑞耶夫,這位前美國第一夫人
當時也是病痛纏身,她緊緊擁抱老友紐瑞耶夫,泣不成聲,珍貴情誼可見一斑!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nov/20/today-art1.ht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84.78
Beatles 近期熱門文章
PTT偶像團體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