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陽光燦爛at 17
2003. Jan.
陽光燦爛at 17
1月 26 星期日
【明報專訊】兩個女孩,一個9歲開始抱住結他不放,一個在哥哥的「CD竇」
浸大,11歲便偏愛「怨婦曲」,又特別把Gilbert O’Sullivan妙不可言的
《Alone Again Naturally》深深記住﹔她們兩年前在音樂比賽上碰上,尋
回失散了的另一半。
自此,她們決定一同上路,選了Janis Ian的首本歌《at 17》作組合名稱—
—只是,她們兩個都沒有歌詞中描述那種對成長的迷惑。
「有我們才有at 17,你看得見的,未是全部。」年紀大一點的林二汶說。
是的,我們現在看見的,是兩個仍然在學,正不斷吸收天地靈氣的女孩,一
個20歲,一個16歲,難得的是她們事事懂得欣賞,人家踩在地上的都給找出
點點光來。
「香港其實很多元化,一張大碟,大熱那首未必最好,有其他用Jazz結他的
不會熱……並不代表(香港流行樂壇)無o野聽﹗
「經常都放錯focus,《好心分手》其實不夠《好想當媽媽》好」。林二汶
、盧凱彤你一言我一語,一時替賣青春漂亮面孔的Cookies抱不平,一時又
推介別人沒有大熱起來的歌,頭頭是道。
寫歌的用心良苦
被形容為「永遠無法讓人分得清誰是誰」的組合Cookies,她們搶著說要給
「十個叻」,提醒留意寫歌的用心良苦,「《曲奇自助餐》是Billy Chan的
jazz琴,結他是我師傅彈的,《青春不老》那個beat是bossa nova……」盧
凱彤說時,林二汶忍不住用她人肉聲音匣的口技打拍子做說明。
「人家光光看見是青春偶像唱歌……碟評都當她們偶像,不在乎實力,先入
為主,裏面其實好燦爛,那首《青春不老》?c仔都說唱卡拉OK好難跟……
Cookies首《宇宙最強》很似日本歌,《紅組加油》是Latin音樂,像Santana
」。
關於at 17……「很多東西都是累積起來的,上次看Diana Krall就學了很多
東西,黃貫中的concert又學到很多,他是rock神﹗」
看黃貫中學到什麼來著﹖「有幾多fans都好,要有葉世榮和家強,才會有最
大的掌聲……」
林二汶又接口﹕「大個之後明白了另外一樣東西,就是分開代表完結。」還
有周杰倫,後來的碟都不及第一張好,是人紅了便有壓力。
Diana Krall嘛,盧凱彤回味著,「就是見到音樂的感染力,一個double
bass,一個鼓,一支jazz結他,一個琴,沒有轉過位,無(同觀眾)傾過偈
,一路落吸引住觀眾」。
林二汶急不及待﹕「個show好似只有十五分鐘,由頭到尾無停過搖擺。聽音
樂動也不動,像給紅毛泥封住那樣最要命,我們也要諗如何做得好一點,像
Ricky Martin、V6、張惠妹、F4那樣——但F4就因為靚仔。」
不要迷失在名利場
就是這樣,這兩個女孩在生活中不斷鑽研,如何可發揮得更好,如何可更帶
動他人。不論是旁若無人時自顧自一個胡亂彈奏、一個對應哼t荂A或是面對
數十個盤膝而坐的聽眾,在台上一首接一首從容詠唱,不難感受到的,是她
倆要用音樂和嗓音去感動自己、感動別人。
每個人的學生年代總有一兩個唱歌嗓子特別好的同學,看她們的小型演唱會
,素白的房間,簡樸的舞台配襯簡單的影像效果,感覺像是聽兩位歌唱得很
好的同學在獻唱。那天晚上,辛苦從電台撲飛過來的,都乖乖在聽,沒有F4
那種狂熱,「似朋友多過似fans」,at 17的經理人這樣形容。
不知怎地,香港近年的年輕人都與雙失、自殺、無公德心、頹廢扯上關係,
at 17所描寫的,卻是有無限可能性的光明。
跟自毀歪風唱反調
專輯裏面翻唱Janis Ian的「At Seventeen」,一手包辦舊曲新詞的是那位養
一個「CD竇」的哥哥林一峰﹕「寂寞若是遊戲規則/不甘心但必需配合/大串
秘密沒答案/面對誘惑易上當/如倦透了蒙頭大睡/直至被內沒氧氣/everybody
seems at seventeen」,寫的同樣是年輕人那點點憤世嫉俗,遇到愛,受傷
然後寂寞的心事﹔不過,原曲的藍色調調卻轉換成「聳一聳兩肩」,拍拍身
上灰塵,再上路的「我未成年」專利。
叫更多人愛上她們的《The Best Is Yet To Come》,也是林一峰的詞,「永
遠有一個吻未嘗\有些燭光未燃亮\若愛太苦要落糖\結他斷線亦無恙\To hug
someone to kiss someone\The best is yet to come」,一開始便決意要跟
自毀歪風唱反調。
林二汶說,香港的年輕人好開心但不健康,「放不低,便選擇繼續開心的沉醉
在放不低的感覺裏……青少年更像是慘的,不會思考,不會想如何建立自己的
自信心,外面不停有東西要塞給他們,他們則不知自己要什麼,只識批評,為
鬧而鬧……我小時候是自己找東西回來真心滿足自己」。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自信心這回事,林二汶說,都是媽媽和哥哥給她的,「十多歲時便覺得自己無
本事,又肥(最肥170磅),讀書又不好,會考又差,覺得自己不行了,他們
教我要有自信心,教我去看好的一面……要看到好的地方比較難,但看得見便
好開心。」
回說音樂的路,兩個女孩很自覺技巧上要往前進步,還要認清楚不要迷失在名
利場中。「要記住點解這麼開心,是因為音樂牽引著我們,有無名氣多不多人
識便最開心﹖多了人來話你好叻好叻、影相影相,不代表隻歌好聽一點」。
「隨著年齡漸長我們會改變,或者到30歲時會唱藍調,at 17不一定就是清新民
歌風格……現在我們給你的,是我們做得最好的東西」。
兩個女孩,一個自小陪爸爸聽Big Band Jazz,最喜歡Radiohead、Cranberries
,一個則最愛永無甩拍子的騷靈歌后Ella Fitzgerald。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年輕,畢竟很好。
文﹕黎佩芬、曾錦雯
攝影﹕麥兆豐、秦偉
編輯﹕梁詠璋
「我有自己一套」
1月 26 星期日
【明報專訊】不少人談起認識at17都發現一個共同經歷,有人半年前開始在
電台聽到at17的《始終一天》、《The best is yet to come》,始終不知
這些「窩心」歌曲、悅耳歌聲的由來,直至電視看到一個頒獎禮,兩個不知
名紮紮跳的女孩上台領獎並開腔高唱時,才「哦」一聲恍然大悟,「就是她
們﹗」
香港樂壇原創實力派予人與偶像派壁壘分明的感覺,有樂評人曾經擔心,at
17的音樂會否因為缺乏推廣而不為人知﹔看來擔心是多餘的,唱片公司為小
妮子安排的工作已密密麻麻,at17宣傳實是「做足全套」,可能正如林二汶
說﹕「我不會分是實力或偶像派,總之做我們想做的,『我有自己一套』嘛
﹗」
沒有框框,正是林二汶與盧凱彤兩個人慶幸得到的。
at 17的官方網頁顯示,小妮子倆半年來的全方位向外拚勁,有護膚品牌的
roadshow表演(還以為護膚品公司只會找容祖兒及梁詠琪等「偶像歌星」作
招牌)、電視台娛樂雜誌式的節目訪問、網上及雜誌訪問等,可謂百花齊放。
其他獨立音樂人如the pancakes,音樂實力強勁,但始終單打獨鬥,自己派
demo到各大唱片公司,自資出碟,以獨立歌手模式運作,鮮有宣傳。
反觀at 17自從商台頒獎禮後,開始漸為人認識,愈來愈多演出機會,本月
便有三場演唱會,「是港、九、新界巡迴演唱會﹗」林二汶笑言。
無可否認的是,上述活動為at 17爭取更多表演機會及台前經驗,也好將她
們清新的音樂風格注入流行樂壇。
三場演唱會分別於上周五在牛棚書院、昨日在Kubrick及下周六(2月8日)於
藝穗會舉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201.56
At17PixelToy 近期熱門文章
PTT偶像團體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