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香港的精神分析學

看板Anthony_Wong (黃耀明)作者 (計畫趕不上變化)時間17年前 (2007/08/07 05:2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香港的精神分析學 2007 時尚先生》丁偉專欄 十年前,很多人是唱著《我的1997》去香港的。二十年前,很多人是在《你還愛我嗎?》 的歌聲中離開香港的。十年後,艾敬應官方和公眾之需,新唱了《我的1997和2007》。 後來,寫《石頭記》,《半生緣》的邁克說,“之前是應景,之後則再也掏不出心肝”。 同樣的歲月,總沉澱著不一樣的人心。在文藝作品中作政治比附,現實隱喻和流行鏡鑒, 是所謂“後殖民地”香港的獨特生態,這構成了香港的精神分析學。 達明一派其實是個“回歸”樂隊,其作品都是反映現實的,都傳遞了香港變遷的足音。 1987年《我等著你回來》借白光唱九七---“還不回來,春光不再”。1988年《你還愛我 嗎》回應了1985年中英聯合聲明生效,“你”暗指港府。潘源良寫《同黨》:“在昨天高 呼吹東邊的風,在這天實在又吹了西風……回頭望你共我亦算是一黨。”當時移民潮洶湧 ,《今天應該很高興》強作歡顏,實則悵惘。 1996年,達明十周年重組,舉辦了“萬歲萬歲萬萬歲演唱會”。唱《今夜星光燦爛》時, 他倆前穿西裝,後著露背,似乎在彩排已進入倒計時的“一國兩制”。2003年,《我的二 十一世紀》呼應了當年的《下世紀再嬉戲》,“紅館之中/滿天偶像/隕落在生活裏”,《 下落不明》紀念了張國榮。 “我不認為自己比張學友,王菲,鄭秀文更政治,”黃耀明說,“人們可以選擇不說政治 ,但不能選擇不受它影響,政治無處不在,而且是種很中性的東西……” 在市場就是一切的香港,怎麼會每人表達時代情緒呢?在《國產淩淩漆》中,殺豬的周星 馳成了“民族英雄”。《阿飛正傳》近乎無望的“尋根”,《香港製造》在邊緣遊走,《 中國盒子》,《等候董建華發落》也都是某種政治獻禮。 後九七的香港電影江湖變樣了。《甜蜜蜜》沒能拍成《午夜牛郎》,《無間道》也抵不上 《教父》。以九七為起點,《2046》隱含著“香港制度50年保持不變”的政治寓意。《金 雞》則以一個妓女的成長史,成了香港版的《阿甘正傳》。對吳君如職業生涯影響最大的 是卡拉OK,亞洲經濟危機和大陸妹---這不正是香港的興衰史嗎? 林奕華提過一個娛樂化的設想:劉德華當特首。《金雞》調侃,到2046年,劉德華擔任第 8屆特首,而當時的美國總統正是湯姆.克魯斯,要求美元和港元掛鈎,劉特首斷然拒絕, 並宣佈港元和美元匯率為1:7.8 作為“金雞精神”的延續,《老左正傳》成了香港版的《天堂電影院》。黃秋生演的老左 最大的理想就是去天安門,相信有共產主義理想的人都是聖徒……又是一部大時代下小人 物的史詩,反映了香港40多年來的變遷。當然,其對政治的熱情和對紅色的懷舊迥異於內 地的價值觀念,它像極了金馬獎的《千言萬語》(李麗珍,黃秋生演) 所以,當看到當年的玉女蜜桃,後來八卦纏身的李麗珍轉戰內地,真令人感慨不已。她和 陳寶蓮,葉玉卿,葉子楣,邱淑貞,啟發了一代青年的性啟蒙,屬於多少人的青春記憶啊 ,卻都跟過往的時光一同消逝了。唯有劉德華這個勞模,坦然面對歲月流轉和年華老去, 請聽他的《17歲》: “十七歲那日不要臉,參加了挑戰/明星也有訓練班,短短一年太新鮮/記得健哥發哥都已 見過面/後來...榮升主角太突然/如今我四十看從前沙啞了聲線/那首潮水忘情水不再經典 仍長埋你的心中從未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4.89.101
文章代碼(AID): #16jv9REH (Anthony_Wong)
文章代碼(AID): #16jv9REH (Anthony_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