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與明哥的例牌問答(四)

看板Anthony_Wong (黃耀明)作者 (計畫趕不上變化)時間17年前 (2007/03/21 10:3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四) 與明哥的例牌問答  《音樂週刊》:你最喜歡音樂人有哪些?他們對你的音樂產生了什麼影響?    黃耀明:我有很多喜歡的音樂人,比如David Bowie、Brian Eno、Pet Shop Boy等,他們 對我的影響都很大。我所指的影響不進僅僅是在純音樂上,我特別欣賞他們寫的歌詞、做 事的態度、和處理演出中視覺部分的方式。在我演出的時候就非常注重視覺效果,因為把 這方面做得好的話,就能讓觀眾更投入。    《音樂週刊》:如此注重外在的東西,會不會忽略了音樂本身的品質?    黃耀明:大多數人都認為歌手注重形象以及外表什麼的,就把其歸為偶像類,是沒有實力 的歌手,或是被批判為對待音樂沒有認真嚴謹的態度。但是Pet Shop Boys及David Bowie 卻證明了這種偏見是錯誤的。其實音樂部分和視覺部分完美的結合起來,是件非常好玩的 事情。而且還能把觀眾離沉悶的現實環境,進入另一個層面。其實所有一切都是在為音樂 服務。    《音樂週刊》:聊聊那些長期與你合作的優秀音樂人吧。    黃耀明:我喜歡和瞭解比較深入的的音樂人合作,大家在合作之前就是好朋友。這樣我們 在創作方面才能暢所欲言,更有默契。無論是林夕、陳少琪、周耀輝這些填詞人,還是替 我做音樂的人山人海樂手,以及形象指導Thomas Chan,他們雖然不在台前演出, 但是我 們就像一個樂隊的成員一樣。    《音樂週刊》:當初成立“人山人海”的初衷是什麼?你們是物以類聚嗎?    黃耀明:早在1997年,我替香港藝術節做表演,那是一個劇場化的音樂會,就像是流行音 樂的割歌劇一樣,音樂會的名字就叫“人山人海”。當時演出的組合就是現在“人山人海 ”的雛形。數年後發現我們這些人依然在經常合作,並且大家的風格很相似,就想不如成 立一個團隊吧,令我們力量更強大,焦點更清晰。很多人都覺得我們的音樂比較另類,所 以我們走到一起組成一個團隊讓大家能更清楚的認識我們創作什麼樣的音樂,並且認清我 們是群什麼樣的人。    《音樂週刊》:2006年“達明一派”上海演唱會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回想起來有什麼印象 深刻的事情?    黃耀明:全部。目前為止,那是我在中國內地舉行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售票的演唱會。 無論是在“達明”時期,還是我個人發展時期,在此之前我都未曾在內地做一個足本的音 樂會,所以整個過程我都很難忘。大家雖然語言不同但是都非常熱情,和我們一起唱,一 起跳,玩得很開心。希望能把今年將我在香港和管弦樂團的音樂會帶給內地的觀眾,事情 還在接洽中。    《音樂週刊》:你的老搭檔劉以達曾經多次在媒體上“攻擊”你,但是你並沒有回應。 黃耀明:我覺得這些事情有部分是媒體在炒作,如果回應,會讓事情繼續被炒作下去的。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兩人之間真有誤會或者矛盾,也只能由我們兩人去解決,而不是靠媒 體。說到底我們只是音樂風格不同,對音樂的理解不一樣而已。    《音樂週刊》:“達明一派”書寫了香港80年代的音樂歷史。20年過去了,有沒有恍然隔 世的感覺? 黃耀明:20年過去了,一定會有轉變,但不是大轉變。比方說我不會覺得自己變成了另一 個人一樣。可能是因為我在開始演唱生涯的時候已經很大了,而並非十五、六歲的小朋友 了。就是說當時我已經懂事了,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麼,我的性格和價值觀都已形成。 所以我一直在這個方格內朝自己預定的目標成長和發展。改變一定會有,但不會影響我音 樂的風格和我的人生觀。我堅持的信念,多年以來在我的作品中都是有跡可尋的。    《音樂週刊》:聽說明哥在圈中的人緣很好,有不少好朋友,這在娛樂圈十分難能可貴。 黃耀明:交朋友一定要選擇興趣、愛好、看法都很接近的人,最重要的是不能勢利,也不 要隨意去批評別人。比如說:我喜歡溫德爾松,朋友喜歡聽羅文,不可以因為他對商業化 的東西感興趣就鄙視別人。而且我如果發現朋友的情緒不好一定會詢問和關心他們。 《音樂週刊》:現在自己做老闆,有想過退居幕後嗎?    黃耀明:不會啊,我很享受站在幕前的感覺。完全沒想過退休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4.98.169
文章代碼(AID): #1609bJld (Anthony_Wong)
文章代碼(AID): #1609bJld (Anthony_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