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明哥的似水流年,也只似水(二)
(二)明哥的似水流年,也只似水
黃耀明出生在香港租金最便宜的徙置區,小時候最大的願望是擺脫貧窮的命運,逃離那個
地方。
從兒時開始,明哥就顯出異于常人的特質。從不玩玩具,唯一的興趣是看電影。“當其他
人聊起童年都喜歡玩什麼遊戲,看什麼動漫……我全部都沒有共鳴。”開始上學以後,便
迷上了跳舞唱歌,那時候已經開始做歌手夢,用他自己的話說“有極大的虛榮心”。
家境並不富裕的他,主要靠看電視、聽廣播來接觸音樂,而且還做過靠在鄰居門外偷聽
“藝霞歌曲團”這樣的“糗事”。
“一開始聽的是流行歌曲,比如姚蘇蓉、青山、湯蘭花的臺灣時代曲,什麼《今天不回家
》、《水長流》等等。當時感覺好好聽,長大後又覺得有些土,現在回味發覺這些歌很有
東方特色。”
後來大哥買了家中第一部收音機。明哥高興得歡天喜地,常常和表妹一起在家又唱有跳。
“還記得那時非得要媽媽帶我去買漂亮的童裝,最喜歡袖子有流蘇的衣服。哈哈。”
中學讀完後想考電視臺的“編導訓練班”,但報考時才發現完成的課程考不上這個班。於
是勉為其難的進了“藝員培訓班”。“很多人都是從“藝員訓練班”開始,逐漸向幕後發
展的。比如甘國亮、杜琪峰等。”畢業後,明哥做了一段短時間的廣告公司助理編輯,後
因感到學歷仍淺,重返校園進修,並且在電臺兼職“資料收尋員”。又因工作表現出色被
電臺監製賞識,當上了正式的DJ。
認識劉以達的原因很簡單,似乎冥冥中註定。一天無意中看到還是無名小卒的劉以達在《
搖擺雙週刊》上刊登尋找歌手的廣告,於是前往試音,一拍即合。一次偶然成就了一個樂
壇奇跡——“達明一派”。
“阿達是個鬼才,“達明一派”的成功阿達的功勞最大。如果沒有他就不會有今天的黃耀
明。”談到“達明”和劉義達,黃耀明似乎稍稍有些遲疑,但語氣依然平靜且真摯。
烏托邦即避難所
“看電影”是黃耀明從小到大為數不多且最為持久的愛好,甚至很多創作音樂作品的靈感
,都來自他所鍾愛的藝術電影。“當其他小孩在看動畫的時候,我在電影院裏看電影。”
最初的原因說起來很好笑,“因為我想扮大人。”聽著明哥的聲音,似乎能夠想像得到幾
十年前那個早熟、孤僻的小男孩憂鬱而固執的眼神。
以前他去得最多的是位於九龍新浦崗的麗宮戲院(九十年代中已經改為住宅樓),就在他
爸爸開的鋪子的旁邊。門票便宜,只相當於其他電影院三分之一的票價。
“小黃耀明”每天去鋪子幫完工,就躲進電影院裏,呆上一整天,在那些時而美侖美幻,
時而荒誕怪異;時而曲折離奇;時而盪氣迴腸的片段中打發著自己的少年時光。“電影院
”於他來說既是“避難所”,更是“烏托邦”。
“現在我依然經常去電影院看電影。因我是個公眾人物,很多事情和場合比較麻煩。但是
電影院是個好地方,在黑暗中人與人都是一樣的。”
青春禁忌遊戲
很難想像得到,如今連眼神都透著不羈的黃耀明,童年的時候居然是個循規蹈矩的孩子:
不會打架、不會說髒話,從不翹課。唱歌跳舞之類的課外活動,表現尤為優異,是老師們
和父母的乖乖仔。
五年的中學生涯,他讀是一間工業學校,中三之後他選修木工,後來又轉了讀商科,但他
始終發覺這些科目絲毫引不起自己的興趣,並且讓他對壓抑天性的教育徹底失望。“教育
應該讓我們看到美好的東西,而不是束縛和服從。”他變得越來越不喜歡讀書,成績越來
越差,越來越沒有禁忌。
提起叛逆的青春期,黃耀明的話更多了,還興致勃勃的說起了一件中學時代的往事。那時
候的明哥是基督教合唱團的成員,經常跟著教會去外地傳教。但是家人對他花這麼多時間
在教會的活動上做法非常不滿意,並且時常警告他應把精力全部用在學習上。不甘被“擺
佈”的黃耀明,偏要與家裏對著幹。當全中國人民都聚在一起,其樂融融的吃著團年飯過
春節的時候,他卻獨自提著行李,隨著合唱團一起去到臺灣傳教,把父母氣得直跳腳。
“我想這是我做得最叛逆的一件事情吧。哈哈。”
他祈盼在信仰中尋求解放,卻依然失望。“最後我發現,加入教會後,也必須遵守很多戒
條,這並沒能讓我成為一個真正自由解放的人。”離開了合唱團之後的他才明白,原來解
放自己的只能是“自己”。
黃耀明好似一個挑戰道德尺度的戰士,心中自有一杆秤砣,只要不傷害別人,什麼都不畏
懼。“當然我不會為了叛逆而叛逆,但是卻討厭束縛和墨守成規。我天生就是個不怎麼守
規矩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4.98.169
Anthony_Wong 近期熱門文章
PTT偶像團體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