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與香港電影同呼吸的劉德華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http://www.filmcritics.org.hk/index.php?mod=iZine&cmd=showCAS&caID=400
與香港電影同呼吸的劉德華
/ 朗天
黑格爾愛說,哲學總來得太遲。就電影史來說,史家和分析者不也是總得
遲來嗎?評論人和理論建構者的謬誤,往往在於把解釋實踐或現象而建構
而提出的模型當作實踐或現象的因由。真相因說明太多而隱退,但也正因
為它隱退,哲學或觀念便來了。
研究劉德華的其中一個理性模型,便是把他的演出生涯和香港電影發展排
列比讀,由於他的多產、他的明星魅力,以及和主流電影類型的密切關係
,不少論者都不難同意他多年來一直是本地電影票房保證的影星之一。說
劉德華與香港電影同呼吸,不是作為一個香港電影發展興衰的解釋/因由
來接納,而是作為一個論述的參考,提供一個觀念的遊戲平台。
草根扮中產
劉德華嶄露頭角於無線電視的劇集,在《獵鷹》(一九八二)任主角,飾演
葉德嫻兒子之前,《千王群英會》(一九八一)、《蘇乞兒》(一九八一)
、《孤城客》(一九八二)等劇都是周潤發身旁的小配角(《千》劇中他是
周的保鑣;《孤》劇中他隨周闖酒色財氣關而受困於酒關)。八十年代他參
演的電影,不少都帶有他演電視劇的氣味和影子——《英雄好漢》(一九八
七)和《江湖情》(一九八七)等英雄類型片中,他繼續和周潤發結緣;《
法外情》(一九八五)中,他繼續扮演葉德嫻的兒子。
在八十年代這個香港電影建立本土意識的影業興旺階段,劉德華可以說是以
「周潤發模式」作為他的發展特色。簡言之,便是草根本質,卻最終得以中
產階級或專業人士的姿勢在銀幕上發揮魅力,儼然是「鑽石王老五」,對應
社會由下而上的階層頻繁流動,作為主流電影觀眾的期望/欲望投射或代入
位。周潤發在《玫瑰的故事》(一九八六)、《夢中人》(一九八六)中做
藝術家,形象和演出未為人信服,劉德華在《停不了的愛》(一九八四)演
富家子,在《法外情》以至《法內情》(一九八八)做律師,又何嘗令人投
入相信?
關於香港有沒有中產階級的爭論,由八十年代持續到今天,仍舊是沒完沒了
;其中如何定義中產階級,涉及論者採取社會衝突抑或社會流動模型,也涉
及偏重政治經濟架構/生產關係抑或上層建築/意識形態。在社會流動——
象徵權力(波笛爾)的論述裏,草根晉身中產出現的意識形態落差,可隨著
文化場域的調整和自我鞏固而得以消弭。而主流商業電影,正好便是這個文
化場域。
現實上,隨著本土影業愈趨興旺,劉德華本身也似愈來愈掌握中產意識和中
上層身份,由《賭神》(一九八九)到《賭俠》(一九九○),正式確立了
他作為周潤發接班人的地位;一九九一年,他成立天幕,晉身電影公司老闆
行列,開業作《九一神鵰俠侶》活現城市獵人式的後現代中產武俠形象;兩
集「賭城大亨」(一九九二),扮演新哥,在銀幕直接呈現一個白手興家的
傳奇,相對於萬梓良的角色(郭英南)一直帶著土氣,新哥顯然著著領先,
表現出充分掌握上流社會玩意(由打高爾夫球到卑鄙權力遊戲)的天份;到
了《天地雄心》(一九九七),劉德華飾演「企業精英」的角色,已深為觀
眾接納。
情深爛仔
劉德華在港片全盛期的另一煞食形象是《旺角卡門》(一九八八)和《天若
有情》(一九九○)建立的「情深爛仔」/叛逆青年。這亦構成了劉德華角
色難逃一死的神話。難免一死,是為成就這形象的浪漫英雄身份。英雄,每
每透過目標最終難以達成來顯示其理想/雄心/欲望,透過悲壯的投身、生
命的捨棄而完成觀眾對他的仰望及其雄心的肯定。
有人認為《阿飛正傳》(一九九○)中阿潮那角色是最「反劉德華」的,因
為如果依照《旺角卡門》和《天若有情》的路線,劉德華該做的其實應是旭
仔(張國榮的角色)。當然,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分別:旭仔那頹唐如玉山
之將崩的氣質,始終散發家道中落的紈?子弟氣息(就像《胭脂扣》的十二少)
,而無論是《旺角卡門》的華仔或《天若有情》的華弟,都是地道的蠱惑仔
;不同叛逆背後的階級矛盾和殘酷社會現實,透過浪漫化,在相類的浪子迷
思得以安放。
王家衛在《東邪西毒》(一九九四)中以梁家輝代替阿潮,劉德華則嘗試在
《天長地久》(一九九三)中完成心願。劉德華之後不斷自己詮釋演繹這個
失落了,但其實不無錯許的角色,企圖令自己和觀眾一次又一次著迷下去。
對應香港影業漸走下坡,加上劉德華的年紀漸長,情深爛仔的故事開始出現
了「夕陽無限好」的慨嘆:曾經滄海,當最美麗的年代已不可避免地消逝,
面前的路又怎走下去呢?於是,《龍在江湖》(一九九八)、《賭俠1999》
(一九九八)的劉德華便恍要在消失邊緣留下最瀟灑的姿態;相比於《賭城
大亨》的意氣風發,《龍在邊緣》(一九九九)的飛龍已面對瀰漫末路降臨
的氣息。
大劉德華
香港電影不振,如果劉德華不想伴著香港電影死亡,不止滿足於散發玉山將
崩的美感,那麼他便要在電影中轉型。一方面,他可以榮升作指導後輩的角
色,另一方面,則現身說法,闡示甚麼才是專業的香港精神。《嚦咕嚦咕新
年財》(二○○二)劉德華教大家「牌品好自然人品好」,堅守崗位自然能
捱過去的自處道理;《愛君如夢》(二○○二)中,劉德華扮演的其實是甘
心向投資者(梅艷芳)委屈俯首的娛樂大亨;《給他們一個機會》(二○○
三)則飾演自己,以超然的身份支持新人,欣賞鼓勵,給予機會,而且「功
成而弗居」;《金雞2》(二○○三)上承《金雞》(二○○二)的啟發者(
「今時今日咁?服務態度唔得??」)角色,更索性成為四十多年後的香港特首!
最想不到的當然是《鬼馬狂想曲》(二○○四),片中的垃圾蟲真身原來也
是他,全靠他放過劉青雲張柏芝一馬,而垃圾蟲點煙的動作,明顯表現了一
種對那情深爛仔的風度懷緬。
當然,也有以劉德華作為香港意識的代表,以其末路宣言本地電影危機的作
品;《無間道》(二○○二)的劉健明,放棄故有黑道身份而要做個「好差
人」,終於走上《無間道III終極無間》(二○○三)的瘋狂之路,彷彿標
誌了回歸後港人歸化中國的意願,卻因二○○三年的特殊境遇而遭反彈,險
些精神分裂。二○○三年是香港電影陷入前所未有低谷(因為沙士,因為董
建華政府引發的民間信心低落)的一年,劉健明最後在草坪瘋掉的場面,出
奇地與《旺角卡門》失落了的結局——台灣版結局(華仔沒有死,但已癡呆
;表妹阿娥在監獄餵他吃飯)——呼應。(固然這次劉健明並沒有得到照顧
,反須面對兩個紅衣瑪麗的「復仇」。)香港電影如日中天的一九八八年,
通過劉德華,彷彿對十五年後的景況作出了預言。
無論劉德華的角色有沒有出路,從影片所見,他的影響力均發揮至頂點。
走向大中華
誰說《龍鳳鬥》(二○○四)不是關於香港電影之死?以港片天王劉德華為代
表,無比風光的過去,得心應手偷來換走(以前不少人說港產片都是拿來主義
,沒有真正的創意),到了二○○四年,終於藥石無靈,葬在路邊(!),片
末駕車開往堤岸的鄭秀文仍然滿懷憧憬,對應CEPA之後,有人以為港片可以重
出生天。
盜生,固然是一個人生魔術師(和杜琪峰前作《暗戰》(一九九九)的劉德華
角色一脈相承),也實在集合了劉德華之前所有美麗形象於一身(情深浪蕩的
專業精英)。即使如此,他也不得不面對真正的末路,影片的結局只不過為大
家留下一個美麗的夢,動人的記憶而已。
香港電影不得不死,但劉德華轉過頭來仍然漂亮!而且還昂然開拓新天!情節
跟《龍鳳鬥》有六七成相似的《天下無賊》(二○○四)中,劉德華成功為馮
小剛講述一個但願天下無賊的理想。這個夢固然已非香港的,馮小剛為他安排
寧死不屈(不被葛優代表的中國主流收編),但也清楚顯示,他的下一代(在
劉若英肚中,因而也代表台灣的下一代),難免與大陸真正同化;加上之前的
《十面埋伏》(二○○四),劉德華明確已朝大中華明星的康莊大路邁開腳步。
(轉載自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叢書系列之六:《焦點演員 劉德華》,欲知詳情
,請見http://www.hkiff.org.hk/hkiff29/chi/publications/index.php)
--
▎◣˙◢◣˙◢▉ 情報員標號:61-57-174-253.dynamic.kingnet.net.▉├┼┤ ▉ ◤
▎◥ ◤▉ 隸屬★單位:中央情報局 (bbs.e-cia.net) ▉╰┼情局▉ ◣
推
218.162.110.47 04/07, , 1F
218.162.110.47 04/07, 1F
AndyLau 近期熱門文章
PTT偶像團體區 即時熱門文章